行星|嫦娥五号首批样品中隐藏的月球密码

嫦娥五号首批样品中隐藏的月球密码
2021-12-13 16:47·
2020年12月 , 我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嫦娥五号 , 在月球正面的风暴洋北部一举成功返回了1731克样品 。 这是继1976年苏联“月球(Luna)24号”最后一次月球采样任务44年之后再次返回月球样品 , 也是人类首次在月表最年轻火山岩区进行采样 。 那么嫦娥五号首批月球样品为我们揭示了哪些重大科学问题呢?
月球迄今最年轻的火山活动记录
如果把火山活动产生的岩浆比喻为一颗星球的“血液” , 那么“血液”最后一次流动的时间代表星球的地质寿命结束的时间 。 地球体积大能量足 , 至今依然有火山活动 。 火星(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在2亿年前停止火山活动 , 成为一颗死亡星球 。 月球(直径约为火星的一半)是何时死亡的一直是科学家们关心的问题 。
精准的放射性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 , 美国Apollo和苏联Luna返回样品的年龄大于30亿年 , 月球陨石的年龄大于28亿年 。 中国科学家对嫦娥五号首批月球样品的47块不同结构的玄武岩碎屑进行了分析统计 , 利用自主研发的超高空间分辨率铀(U)-铅(Pb)定年技术 , 对3微米以上的51颗含锆矿物(斜锆石、钙钛锆石、静海石等)进行了离子探针分析 , 最终得到了一个精确的年龄:20.30%uB10.04亿年 。 这一发现将月球最年轻的玄武岩样品年龄更新为20亿年前 , 意味着月球“血液”流动的时间(即月球的地质寿命)延长了8 - 9亿年 。

行星|嫦娥五号首批样品中隐藏的月球密码
文章图片

地球、火星和月球(等比例)直径大小与火山活动持续时间对比 , 可以看出 , 星球体积越小 , 地质寿命越短 ? 图源:紫金山天文台

行星|嫦娥五号首批样品中隐藏的月球密码
文章图片

类地行星撞击坑统计定年关键锚点
月球是一部太阳系45亿年的行星暴力史书 , 完整地记录并保留了整个历史时期的小行星撞击事件 。 通常来说 , 月球上地质单元的年龄关系简单地遵循叠加定律:上层的岩石更年轻 , 下层的岩石更古老 。 另外 , 小行星撞击月表是随机发生的 , 所以理论上任何一块月面被撞击的几率都是相等的 。 更古老的地区 , 会积累更多的撞击坑 , 由此形成了一种利用撞击坑分布密度估算行星的表面年龄的方法——撞击坑统计定年法 。
得益于美国6次阿波罗计划(返回样品381.69 kg)和苏联3次月球计划(321 g) , 科学家们用返回样品的绝对年龄将相应的地质单元进行标定 , 建立了撞击坑统计定年曲线 。 然而 , 由于缺乏年轻的月球样品 , 定年曲线在10-30亿之间没有定标点 。 嫦娥五号样品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 为这条定年曲线在20亿年处提供了一个关键锚点 , 极大地提高了撞击坑统计定年方法的精度 。 这不仅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确定月球表面其他地区的地质年龄 , 还可以用来确定水星、金星、火星和小行星等类地行星表面的地质年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