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谁传来了太空授课实时清晰画面


实时|谁传来了太空授课实时清晰画面
文章图片

12月9日 , 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 , “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 中国科技馆供图
“欢迎来到‘天宫课堂’!”
12月9日 , 北京空间信息传输中心任务大厅大屏幕上 , 神舟十三号3位航天员身着蓝色舱内工作服 , 向全国青少年挥手致意 。
“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课了 。 大屏幕上 , 航天员的形态容貌清晰可见 , 舱内环境整洁明亮 。 但地面的科技人员却无暇欣赏精彩的授课 , 他们有的在岗位间穿梭忙碌 , 有的则在紧盯链路传输状况 。
北京空间信息传输中心总工程师单长胜告诉采访人员 , “受地球曲率的影响 , 要想实现对中国空间站的长时间持续测控 , 必须有覆盖范围广、传输速率高的中继卫星系统支持 。 ”
中继卫星如何保障“太空授课”?工程师秦铭晨说 , 空间站绕地球一周大约是90分钟 , 假设王亚平开始授课时 , 中国空间站正好运行到了我国正上方 , 那么到授课结束时 , 它已经到了地球的另一面 。
他说 , 中继卫星运行在距地面3万多公里的高空中 , 不仅可以精准捕获高度仅在400公里左右、处于运动状态的中国空间站 , 还可以进行图像、话音等高速数据传输 。 最重要的是 , 3颗中继卫星组网可以实现对中国空间站的持续不间断的测控 , 可以保障航天员与地面进行音视频通话、在空间站内使用WiFi等活动 。
2013年 , 成功实现三星组网的一代中继卫星系统 , 顺利保障了我国第一次“太空授课” 。 单长胜说 ,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进步 , 如今 , 我国已经有两代多颗中继卫星遨游太空 , 整个中继卫星系统的运行模式更加成熟 , 技术能力更加先进 , 随之而来的便是质量更佳的“太空授课” 。
当天授课时 , 工程师王雪的孩子 , 正在教室里收看航天员王亚平的讲解 , 王雪告诉采访人员:“我已经能够想象他回到家有多兴奋 , 那时我可以自豪地告诉他 , 妈妈目前从事的工作 , 就是在为中国空间站服务 , 太空授课的话音、视频就是由我们传下来的 。 ”
王雪的话引起了卫星岗位工程师赵斌的共鸣 , 2013年 , 赵斌从大学毕业来到该中心工作 , 参与的第一次航天任务就是保障神舟十号飞行任务 , 特别是保障航天员王亚平的“太空授课” 。
那天 , 赵斌刚刚值完一个大夜班 , 整个人十分疲惫 , 但还是看完整堂授课才回去休息 。 8年过去了 , 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 , 赵斌自己也成长为业务组长 , 谈及第二次参与“太空授课”保障任务 , 他说:“最大的感受就是更有信心了 , 这8年多 , 我亲身参与和见证了中继卫星的建设成长 , 我们的能力越来越强、保障越来越可靠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