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中非科技合作 湖北走在前列( 二 )


成为中非创新合作的重要策源地
湖北在科技研发投入上的大手笔 , 是中非创新合作的重要基础 。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说:“湖北省去年的研发经费投入首次超过1000亿 , 进步非常迅速 。 我个人预期 , 在未来三年 , 湖北的研发强度将有可能超过OECD(经合组织)的平均水平 。 ”
张燕生认为 , 武汉有一批科技创新驱动的企业 , 湖北应该成为中非创新合作的重要策源地 , 与非洲诸国构建共享型发展模式 。
加蓬共和国驻华大使波德莱尔·恩东·埃拉说:“非常感谢中国在数字化发展方面所做的贡献 , 湖北有很多非洲留学生 , 他们将学习并带回湖北的科技 , 促进中非双方在信息技术领域合作 。 ”
“今天全球已然成为了一个地球村 , 气候变化、粮食危机、能源安全、高致病性传染病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 中非已经结成了密不可分的命运共同体 。 ”武汉大学副校长唐其柱教授表示 , 科技合作是武汉大学和非洲合作的重要内容 , 武汉大学最具实力和最有特色的水利水电、杂交水稻、生命科学、病毒研究、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等学科 , 正好契合当前非洲大陆发展需要 , 也正好属于“八大行动”“九项工程”范畴 。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卫星导航中心愿意承担中非卫星遥感应用合作中心建设任务 , 杂交水稻育种与种植、水资源高效利用、能源与电网建设、重大疾病防治和公共卫生等单位愿意共建中非联合实验室、伙伴研究所、科技创新合作基地 , 推进武汉大学先进技术和优势成果 。
实现技术的互相交流和技术供应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 , 湖北与非洲的科技合作 , 从农业技术逐步拓展到基础设施建设、生物医药和光通信等多个领域 。 截至今年9月 , 湖北已在20多个非洲国家设立了47家企业 , 中方协议投资额7.6亿美元 。 中国在非洲修建的1万多公里铁路 , 6000多公里公路 , 近20个港口、80多个大型电力设施中 , 也有众多湖北企业的贡献 。
此次大会上 , 首批5家湖北省国际科技合作离岸中心揭牌 , 现代医药生产技术(埃塞俄比亚)国际技术转移离岸中心是其中之一 , 由人福医药集团股份公司建设 。 该公司已先后在西非马里、东非埃塞俄比亚建设了2座现代化药厂 , 结束当地药品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 , 也为当地培养了大量医药技术专业人才 。
人福医药集团副总裁于群说:“我们在医药产品的生产方面已经实现了合作和共赢 , 通过此次大会 , 下一步我们将真正实现技术的互相交流和技术供应 。 ”
湖北是我国农业国际合作重点省份 , 援建的莫桑比克农业中心、几内亚比绍南南合作项目得到了世界粮食署肯定 。 此次大会上揭牌的农垦农业技术(莫桑比克)国际技术转移离岸中心由湖北省联丰海外农业开发集团建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