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阶段时 , 支持王一对物理的热爱的不再是科普作品 , 而是物理知识本身 。 物理课堂上 , 他第一次知道物体的冷热是因为分子运动 。 那之前 , 他以为冷热是一个本质的性质 , 没想到还有更本质的原因 。
这也是王一在自己的科普视频和文章中希望传递给孩子们的信息:这个世界上还存在比我们日常所见更本质的道理 。
文章图片
小时候 , 从阅读《十万个为什么》 , 到中学物理课堂 , 到高中的物理竞赛 , “更本质的道理”不断激发着王一的求知欲 。 最终 , 让他选择理论物理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 。 不过 , 回想起自己的中学阶段 , 王一有点儿后悔:“早知道科普这么有意思 , 我要多读一读了 。 也是挺遗憾的 。 ”
思考:物理学家怎么回报社会?
2011年8月 , 王一接到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编写组的邀请 , 给物理卷和数学卷写科普文章 。
那之前 , 他说 , 自己只是一个在科普圈子里小有名气的博客作家 。 能被选上写作这套自己曾经的启蒙书 , 王一感到非常荣幸 。
大约是在2006年 , 王一开始在博客上写科普文章 。 那时候 , 他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的物理系 , 后来又留校读博 , 导师之一是如今被称为“网红教授”的李淼 。
王一说 , 当时 , 李淼教授的科普博客已经是科普界最好、最有名的博客 。 李淼2016年出版的《弦论史话》——中文世界的第一本弦理论科普书 , 也是由那几年的论坛发帖修改集结而成 。
李淼没有同王一谈论过做科普的原因 。 但是 , 潜移默化地 , 王一也写起了科普博客 。 考上大学后 , 他没有选择计算机专业 , 而是选了自己的爱好——理论物理 , 这样的基础研究 。 他一直思考着 , 读理论物理的他 , 如何回报社会?而科普 , 就是他回报社会的方式 。 他也认为 , 应该让外界知道 , 他们在研究些什么 。
文章图片
于是 , 科研之外 , 王一写了许多科普博客 。 不过 , 当时 , 他没有认真研究科普写作 , 毕竟 , 这只是个副业 。 直到受到邀请写作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 , 出于对这套书的热爱 , 他将自己撰写的九篇文章反复修改许多遍 。 第一次 , 他开始站在读者的位置思考科普 。 读者的知识储备如何?读者日常对什么事物感兴趣?
这次约稿和写作 , 成了他科普工作的转折点 。 “从那个时候起 , 起码慢慢地 , 写得像科普 。 ”王一说 。
2015年 , 王一来到香港科技大学担任助理教授 。 除了在教学和科研外 , 他还经常受到香港太空馆的邀请做公众讲座 。 备课的资料和公众讲座的经验 , 都为他的科普文章和视频积累下经验和材料 。
推荐阅读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问答|紧追B站加码知识类内容,抖音上线“学习频道”
- 词条|百度百科上线2500万词条,超750万用户参与共创科普知识内容
- 字节跳动|抖音上线学习频道,为知识内容增加一级入口
- 数据|抖音上线学习频道,位于一级入口
- http|抖音原来还能刷自定义评论!我知道网红怎么来的啦
- 套路|下一代抖音神曲,靠“编”
- 知识科普|直管内径、凸缘管内径密封快速接头 管内壁粗糙的管口格雷希尔GripSeal连接器
- 市场|2022年,抖音到底该怎么涨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