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剧|收视率造假调查:一部剧收入1亿多 9000万元买收视率

“90%以上的电视剧都存在买收视率的情况,收视率造假是困扰影视行业的一颗大毒瘤 。”这样的观点,李学政已经在各种公开场合说了四五年 。让他感到痛心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这颗毒瘤依然没有被剜掉 。作为金盾影视中心主任、《人民的名义》总监制和总发行人,李学政深知“收视率”对于一部影视作品而言意味着什么 。
2017年,《人民的名义》开播前,他和团队成员也曾纠结是否要买收视率,但最终放弃了,将3000万元用于宣传推广 。令人欣喜的是,《人民的名义》收视率表现强势,这也是李学政对收视率造假的一次宣战 。
2021年12月初,在金盾影视中心,和《法治日报》采访人员谈起收视率造假问题,李学政皱着眉头陷入良久的沉默 。此前,他曾雄心勃勃地宣称“抵制假收视率一定要从《人民的名义》开始,我们有信心抵制住这股恶流”;如今,他感觉自己在和沉疴做困兽之斗,可若不斗,则可能看着这个行业陷入恶性循环 。

国产剧|收视率造假调查:一部剧收入1亿多 9000万元买收视率
文章图片

资本推动收视率造假
污染样本户篡改数据
在影视行业,收视率造假似乎是一个秘而不宣的“潜规则” 。2016年,《美人私房菜》被爆因为未购买收视率而惨遭撤档时,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召集会员单位开会,数十名制作方代表群情激奋之余,都表示购买过收视率 。
收视率的基本含义是指某时段收看某频道或节目的观众占市场观众总数的百分比 。假定A市场共有100名观众,如果其中10人观看了某一部剧,则A市场该剧的收视率就是10% 。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教授刘燕南曾撰文称:收视率是调查得来的,收视率调查得到的不是一个指标,而是一个指标系列,收视率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指标 。
她在文章中介绍了收视率产生的过程 。首先,根据市场大小(全国、省级或市级市场)和观众特征确定抽样框,并按照随机抽样原则从中抽出一定数量的样本户,组成收视率调查的固定样本组,比如300户、500户或更多,旨在通过样本来推及总体 。然后,请样本户家中的每一位成员在收看电视时,以按键方式或者以笔记方式将自己的收视行为,通过人员测量仪或日记卡记录下来 。最后,调查公司将回收的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后,得出以人为单位(非以户为单位)的收视率 。
据李学政介绍,收视率造假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起一直存在,后来在资本的作用下愈发隐蔽和复杂多样 。从逻辑上看,此事并不难理解:电视台用高收视率获得了更多、费用更高的广告,制作方能够更快地拿到电视台的回款(一般电视台只会提前打部分款项给制作方),广告主则可以拿着高收视率交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