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剧|收视率造假调查:一部剧收入1亿多 9000万元买收视率( 三 )
与收买样本户相比,收视率造假还有一种更高级的方式——篡改数据 。
郭明透露,有的造假公司不惜重金通过黑客等手段,干扰从样本户家里上传到服务器上的数据,就像电影偷票房一样,“偷”走收视率 。“比如,某样本户收看的电视台是A卫视,但从其测量仪输出的数据却变成了B卫视的 。这种方式收费也会更贵,如果电视剧收视排名想进前3,价格就可能高达50万元一集 。”
收视率成为利益刚需
买收视率是行业痛点
事实上,收视率造假由来已久,虽屡遭揭露,却愈演愈烈 。为什么广告主、电视台和制作方都选择在高收视率的假象中麻痹生存?
曾经就职于广州市某广告公司的曾剑(化名)告诉采访人员,除了那些已成现象级的影视剧外,他们评估投放价值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收视率 。广告商在和电视台签订合同前,会根据该台多个时段的收视表现进行综合评估,如果收视率未达到其预期,就会将电视台直接“踢出局” 。有的广告商还会在广告合同中,标明需要达到的收视率数值,收视率为1和收视率为2,广告商支付的费用完全不同 。
“目前在国内,电视台每年收入的大部分还是依靠广告收益,而广告商又拿收视率说事 。对电视台来说,只有将收视率提高,广告收益才会随之增加 。此外,收视率是电视台宣传能力的直接反映,社会也通过收视率对电视台进行评价 。这样层层加码,电视台必然要追求高收视率 。”郭明说 。
而电视台要想获得高收视率,又与其播出的作品息息相关 。由此一来,压力便被传导至制作公司 。
郭明透露,一些电视台在和制作公司签订电视剧购买合同时,会签订一份“对赌协议” 。所谓“对赌”,就是片方在卖剧时,必须向电视台作出收视担保——该剧在播出时必须达到协议中保证的收视率数值,片方才能从电视台拿到全部的购片款 。否则,根据协议比例扣钱 。
“比如,某40集电视剧单集价格200万元,在协议中向电视台承诺平均收视率过1,收视率每低0.1扣除单集购片费20万元 。实际播出时,该剧的平均收视率仅为0.9 。按照条款,要被相应扣除每集20万元,最后800万元片款就没了 。”郭明说,还有一种方式是,双方设定一个比较低的收视底线,如果达不到,制作公司就将血本无归,拿不到一分钱 。
实际上,早在2016年6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文“全国省级电视台签署《恪守媒体社会责任,反对唯收视率自律公约》”,强调“自本公约发布之日起,在电视剧购销合同中不签订以收视率和以收视率排名定价、议价的条款 。”
但上述公约并未得到严格执行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曾提出,各电视台签署了禁止对赌公约后,播出机构迫于收视率对于广告收入的巨大压力不得不阳奉阴违 。
推荐阅读
- 人物|造车三兄弟的“喜与忧”:销量暴增但问题加剧,一人舒服两人困难?
- 实力比|小米12对标苹果遭嘲讽?雷军:国产手机的实力比想象中强,有和苹果比较的勇气
- 天文|2022年首月“天象剧场”排片已就位,你想看哪部?
- 天文|星空有约|2022年首月“天象剧场”排片已就位,你想看哪部?
- IT|2021年中国人均睡眠不足7小时:睡眠不足加剧
- 作业点|空间站“神剧”|与宇宙同框,超酷!
- 中国电子|国产电脑+国产系统:龙芯 3A 5000 运行统信 UOS 上机演示
- 硬件|特斯拉电池业务竞争加剧 瑞典 Northvolt首块锂离子电池下线
- 顺序|致态发布 Ti Pro 7000 国产 PCIe 4.0 SSD
- 硬件|疑似InnoSilicon国产GPU实机演示画面曝光 风华2/3号有望明年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