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郝俊慧 来源:IT时报
“最近一个月 , 你见过盲人吗?”12月12日 , 由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主办的WAVE SUMMIT+2021深度学习开发者峰会上 , 东北大学大四学生高鸿志向在场观众抛出一个问题 。
文章图片
中国14亿人口中有1700万视障人士 , 占总人口比例达1.2% , 但在大街上却很少看到他们的身影 。 “变色”和被阻碍的盲道 , 成了他们出行的障碍 , 而全国经过训练的导盲犬只有200多只 , 每只导盲犬训练需3-5年 , 与需求相比 , 杯水车薪 。
“我们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训练出一只机器导盲犬 。 ”利用飞桨深度学习开源开放平台和社区 , 高鸿志和他的团队让一只机器导盲犬实现了基于视觉的盲道导航、常见障碍物检测、红绿灯识别引导过马路等功能 , 而未来 , 通过AI训练 , 除了引导避障 , 机器导盲犬还可以为主人提供更温暖、更安全的语音陪伴 , 很多现有导盲犬无法做到的事情 , 都将通过它变成现实 。
年轻的高鸿志是一名飞桨开发者技术专家(PPDE) , 406万飞桨开发者之一 。 作为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产业级深度学习平台 , 截至目前 , 飞桨已经创建了47.6万个模型 , 服务于15.7万企事业单位 , 在中国深度学习平台综合市场份额第一 。
文章图片
“人工智能呈现出‘融合创新’和‘降低门槛’的特点 。 ”百度首席技术官、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王海峰认为 , 一方面 , AI技术及产业的融合创新越来越多;另一方面 , 虽然AI技术越来越复杂 , 但AI开发与应用的门槛却越来越低 。
文章图片
这意味着 , 深度学习正推动人工智能进入工业大生产阶段 。
峰会上 , 飞桨发布包括飞桨新版全景图—产业级模型库新增文心大模型、业界首个产业实践范例库、飞桨“大航海”2.0共创计划等在内的十大最新技术和生态进展 。
文章图片
一个人也可以完成的AI项目
25岁的李桑郁 , 是襄阳铁路段的一名铁路工人 , 通过自学飞桨开发套件 , 他开发出一套“铁路货车车身字符及标识自动检测系统” , 实现了铁路货运车号的自动识别 。 整个项目 ,
仅凭他一己之力 。 以前需要人工核对几个小时的工作 , 如今只需要3分钟就能完成,为襄阳车辆段省了20多万元成本 。
推荐阅读
- IT|95306铁路货运电子商务平台升级上线 可24小时办理货运业务
- Intel|英特尔放出i9-12900K平台PCIe 5.0 SSD演示 突破13GB/s传输速率
- Intel|Intel在Alder Lake平台演示PM1743 PCIe Gen 5 SSD,带宽达14GB/s
- 科技创新平台|云南:打造世界一流食用菌科技创新平台
- 硬件|Intel 11代酷睿4核15瓦超迷你平台 仅有信用卡大小
- Baidu|百度抢跑元宇宙 却默认“输给”字节?
- 平台|[原]蚂蚁集团SOFAStack:新一代分布式云PaaS平台,打造企业上云新体验
- 协作|微软发布了个“圈”,官方详解Microsoft Loop全新协作平台
- 审判|直接服务“三城一区”主平台,怀柔科学城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成立
- 相关|科大讯飞:虚拟人交互平台1.0在媒体等行业已形成标准产品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