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概念最早出现于比尔盖茨1995年《未来之路》一书 , 书中已经提及物联网概念 , 由于当时受限于无线网络、硬件及传感设备的发展 , 并未引起世人的重视 。 2005年11月17日 , 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 , 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 , 正式提出物联网概念 。 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 , 世界上所有的物体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主动进行信息交换 , 射频识别技术(RFID)、无线传感网络技术(WSN)、纳米技术、智能嵌入式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 随着物联网相关技术的逐渐发展 , 物联网的产业链也逐渐形成 。 根据智能化新兴产业数据分析平台Innov100的可视化分析 , 物联网产业链全景图如下:
文章图片
近年来 , 得益于国内互联网技术的积累以及物联网的广泛应用 , 中国物联网得到了快速增长 。 规模不断扩大的物联网 , 广泛应用于医疗、电力、安防、交通、环境、金融、物流等领域 。 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突破 , 预计未来物联网规模还将呈现爆发式增长 , 到2020年将达到20000亿元的市场规模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国内物联网发展至今 , 尽管有了长足的进步 , 但是离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真正的成熟 , 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 换个角度来说 , 物联网待挖掘的潜力仍然十分巨大 , 是未来社会的发展的潮流 。
二、物联网产业的三大发展阶段
据赛智产业研究院分析 , 中国物联网产业在2010-2020年将经历应用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三个主要发展阶段 , 形成公共管理和服务、企业应用、个人和家庭应用三大细分市场 。
应用创新、产业形成期——2010-2013 , 公共管理和服务市场应用带动产业链形成 。 这三年 , 中国物联网处于产业的形成期 , 物联网将以政府引导促进、重点应用示范为主导 , 带动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 。 产业发展初期将在公共管理和服务市场的政府管理、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 , 结合应急安防、智能管控、节能降耗、绿色环保、公众服务等具有迫切需求的应用场景 , 形成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 随着应用方案的创新、成熟和推广 , 带动产业链的传感感知、传输通信和运算处理环节的发展 。
技术创新、标准形成期——2013-2016 , 行业应用标准和关键环节技术标准的形成 。 在公共管理和服务市场应用示范形成一定效应之后 , 随着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初步成熟 , 企业应用、行业应用将成为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重点 。 各类应用解决方案逐渐稳定成熟 , 产业链分工协作更明确、产业聚集、行业标准初步形成 。 随着产业规模的逐渐放大 , 传感感知等关键环节的技术创新进一步活跃 , 物联网各环节的标准化体系逐步形成 。
推荐阅读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重大进展|“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Tesla|最高涨幅21088元:特斯拉Model 3/Y入门车型价格调整
- 硬件|汽车之家年底裁员,员工称多个职能部门已被撤销
- IT|国内最长湖底隧道正式通车运营
- 人工智能|聚焦车载人工智能计算芯片研究 推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 人物|造车三兄弟的“喜与忧”:销量暴增但问题加剧,一人舒服两人困难?
- 研究院|传统行业搭上数字化快车,施工现场变“智造工厂”
- IT|全球汽车行业价值两年突增至3万亿美元 中国电动车企立大功
- IT|宝马电动转型成果初显:i4、iX供不应求 新能源车销量已破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