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48小时内,成都完成两次软实力输出( 三 )


这些作品可以被看作成都“科幻基因”的一次集中显现 。 2022年芝加哥世界科幻大会申办主席戴夫·麦卡蒂就曾指出 , 一座具备申幻潜力的城市 , 要有粉丝基础 。 而且 , 这座城市最好能有一种氛围 , 让世界各地的科幻迷能感觉到大家有相同的期待 。
从2018年成都代表团在美国圣何塞举行的第76届世界科幻大会现场首次提出 , 成都将申办2023年世界科幻大会 , 并于翌年在都柏林世界科幻大会现场正式“官宣” , 到此次成功申幻 , 这背后离不开成都长期以来积累的优势——
1986年 , 在《科学文艺》(《科幻世界》的前身)编辑部的倡议、组织下 , 中国首个科幻小说奖银河奖诞生;1991年 , 世界科幻协会年会落户成都 , 由科幻世界杂志社承办;2010年 , 又一个中国科幻小说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在成都诞生……

输出|48小时内,成都完成两次软实力输出
文章图片

科幻世界供图
根据《2019中国城市科幻指数报告》 , 成都总得分位列第一 , 成为当年“中国最科幻城市” 。 报告显示 , 成都的科幻作家占总人口比例高 , 机构活跃度高 , 科幻会展和主题公园潜力巨大 。 同时 , 成都获得的各类政府支持力度领先于其他城市 。
时间回溯 , 早在2017年 , 成都便提出 , 将致力于推动科幻文创产业与巴蜀文化的融合发展 , 通过推进“中国科幻城”(科幻产业园)项目建设 , 加强科幻学术理论研究 , 积极发现培养科幻创作传播人才等聚力打造成都“科幻之都”名片 。
在此次申办世界科幻大会之前 , 成都已经有多次举办科幻盛会的经验——1991年的世界科幻协会年会 , 包括英国科幻小说教父级人物布莱恩·奥尔迪斯等众多国际科幻大师云集成都;1997年成都作为“国际科幻大会”的分会场 , 科幻夏令营吸引了两万余名科幻迷参与;2007年成都国际科幻大会 , 再次云集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幻大师;自2017年 , “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升级为两年一度的常设性科幻活动 , 永久落户成都……
正如科幻作家刘慈欣所说:“成都是一座科幻之城 , 中国科幻曾在这里发展并走向世界 。 在成都 , 传统的氛围与现代化的活力相融合 , 使这座城市的现在和未来都充满了魅力 。 成都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科幻之都 。 ”
频频出圈背后的“成都特质”
媒介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传播观念的更新 , 传播的组织结构和流程的重构 , 引发了城市传播的变革 。 在网络平台 , 一段15秒的视频就可以让一座城市为大众所知 。
无论从一个城市视频中呈现的各具特色的文化氛围 , 还是现代气息浓厚的城市街景 , 人们通过短视频窗口不再只看到城市某一个单调的侧写 , 而是通过自身的感染力触碰到这个城市生动可感的脉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