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还有外部资源优势 。 “馆外的科学科普、高校实验室、野外实验站 , 都是我们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拓展研学范畴的重要资源 。 ”赵洪涛说道 。
博物馆课程仍需体系化建设
【教育|“双减”后博物馆资源如何与教育衔接?专家:课程需体系化建设】果美侠分享了目前故宫博物院在青少年教育实践方面的探索 。 她透露 , 配合北京市的科普教育基地的一些项目 , 目前研发了3套相关课程 , 主题分别是建筑与工程、装饰与设计、藏品与陈设 。
据悉 , 这些课程覆盖了从小学低中高年级到初中生等不同年龄段 , 会根据不同主题内容为孩子们量身设计相关的学习单、教具 , 以及配套的材料包 , 通过教具的展示和动手拼插制作来实现科学探究和参与 。
“希望以历史文物藏品为依托 ,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 包括观察、分析、比较、推理演绎、分类、实验、联想、辩证思维等 。 ”果美侠称 。
“做过科学探究的老师都知道 ,每次科学探究教育教学活动的参与学生不能太多 , 太多的话学习效果一定跟不上 。 ”论坛上 , 赵洪涛也分享了做科教活动的一些困惑 。 目前 , 由于科学实践的场景和方式无法支持大规模复制 , 同时场馆的优质资源供给又有限 , 如何让更多青少年触及这些科教资源是仍需探索的问题 。
此外 , 赵洪涛认为 , 课程和活动还有待进行体系化建设 。 “对于博物馆来说 , 要做的是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 , 针对不同受众 , 设计实施系统、多元、规范的教育体系 。 ”
“这几年我们设计了不同的课程串 , 2022年我们也会设计更多系列活动 , 接下来要考虑怎么把不同年龄段的课程串关联起来 , 形成博物馆教育体系 。 ”赵洪涛希望 , 后续能把相关课程送到学校去 。
此次论坛由科技日报社和故宫博物院联合主办 。
新京报采访人员 冯琪 校对 赵琳
推荐阅读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建设|这一次,我们用SASE为教育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重大进展|“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精度|将建模速率提升10倍,消费级3D扫描仪Magic Swift在2021高交会大显“身手”
- 四平|智慧城市“奥斯卡”揭晓!祝贺柯桥客户荣获2021世界智慧城市治理大奖
- |南安市司法局“加减乘除” 打造最优法治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