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这一年,我们被青年力量带动向前( 四 )


2021年8月18日 , 《自然》杂志发布了这项关于天文观测台选址的重大科学进展 。
少年时 , 杨帆便给自己作出了清晰的规划——考大学、读研、读博、做研究 。 高考后 , 他报考了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和数学系 , 此前 , 天文对他而言 , 还很陌生 。 由于热门系“满员” , 他服从调剂来到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 。
“在中科院数学所工作的母亲曾认真问过我 , 是否考虑换专业学数学 , 这样将来毕业选择可能更多 。 不过 , 经过一年的基础课学习后 , 我对天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 因此 , 我坚定告诉母亲 , 我喜欢天文 。 这个决定 , 让我走到了现在 。 ”杨帆说 。
热爱是一切的起点 , 也是一切的答案 。 爱不停息 , 杨帆的路继续 。
盖志琨:
从“雪藏”化石里发现史前巨鲨
在受疫情影响无法外出科考的日子里 ,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盖志琨从一枚核桃大小的瓣齿鲨牙齿化石开始 , 读出了一个史前巨鲨跨大洋迁徙的故事 。
本来 , 盖志琨只想“拓展一下自己的研究视野 , 做一个两三页的简报就差不多了” 。 但随着研究逐渐深入 , 他发现这颗牙齿并不简单 。 它是在中国首次发现的瓣齿鲨属牙齿化石 , 这大大扩展了瓣齿鲨在北半球的古地理分布范围 , 并为瓣齿鲨跨古特提斯洋迁徙提供了重要的化石证据 。 相关研究成果于2021年8月25日在国际学术期刊《地质学报(英文版)》以封面文章发表 。
盖志琨将部分功劳归于好运 , 因为他清楚 , 有所发现只是少数时刻 , 一无所获才是科研中的常态 。
盖志琨选择古生物研究 , 同样是个巧合 。 高考前因食物中毒 , 他被调剂到了没填报过的地球科学系 , 学了一个他“没听说过的专业”——资源环境区划与管理 。 大学4年 , 盖志琨逐渐摸到一点门路 , 他打算继续读研 。 为了避开令他苦恼的数学 , 他选择了古生物学 。
就这样闯入古生物世界 , 盖志琨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兴趣 。 但他相信一个简单的道理:“你先要把事情做到极致 , 才能谈是否有兴趣 。 ”
与“极致”前行 , 盖志琨觉得 , 自己才刚刚出发 。
叶光富:
最年轻的“神十三”航天员
2021年10月 , 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执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 , 叶光富是最年轻的一位 。
【向前|这一年,我们被青年力量带动向前】叶光富从小的梦想 , 就是当飞行员 。 叶光富上高三时 , 空军招飞的消息传到他所在的学校 。 从小就梦想飞行的他报名参选 , 成功进入空军长春飞行学院 。 作为空军飞行员 , 他共有1100小时战斗机飞行经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