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基础研究成果,怎样“从实验室跃上生产线”( 二 )


??企业是创新成果的应用端 。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微纳制造与系统集成研究中心主任史浩飞表示 , 企业应用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环节 , 要鼓励企业积极消化、吸收科研院所的创新成果 , 完善产学研用一体的创新应用体系 。
??此外 , 必须真正建立起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评价体系和环境氛围 , “让科学家敢想敢做 , 敢为天下先” 。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林建议 , “比如在生命科学领域 , 原始创新基础研究要突出中长期目标导向 , 把评价重点从成果数量转到成果质量、原创价值和实际贡献上来” 。
技术|基础研究成果,怎样“从实验室跃上生产线”
文章图片

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上展出的“特种泡沫铝金属材料及其关键产品” 。 新华社发
技术|基础研究成果,怎样“从实验室跃上生产线”
文章图片

上海海洋大学淡水珍珠蚌种质资源创新团队从遗传育种的角度来改良珍珠蚌的品质 。 图为研究人员从三角帆蚌“申浙3号”中取出珍珠 。 新华社发
技术|基础研究成果,怎样“从实验室跃上生产线”
文章图片

在位于河北保定国家高新区的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 , 工作人员查看蔬菜长势 。 新华社发
2、科学家潜心研究、科技经纪人推动转化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2020年 , 西湖大学科研团队自主研发出新型红细胞治疗技术 , 有望在痛风、癌症和多种罕见病治疗上一显身手 。 目前 , 该技术已完成近亿元人民币融资 , 进入临床试验 。
??在制药行业 , 一款新药的研发动辄需要“10年10个亿”的投入 。 而新型红细胞治疗技术作为西湖大学第一个自主科技成果产业转化项目 , 迈出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第一步时 , 距离西湖大学获批成立只有2年3个月的时间 。
??“从专利申请、法律咨询到投资人谈判 , 成果转化办公室人员全程参与 , 大大加快了项目落地速度 。 ”西湖大学成果转化办公室负责人王廷亮说 , 实验室外 , 一条“辅助赛道”在成果问世之初就已铺就 。
??为帮助科研成果顺利落地 , 西湖大学组建了成果转化小组 。 组建商业化团队、寻找职业经理人、分析成果应用场景、接洽各方投资人……用专业化力量、专业化手段 , 为项目转化保驾护航 。
??在王廷亮看来 , 转化小组在科研项目商业化中能发挥独特优势:“一般而言 , 学校总能比商业公司更早一步发现成果的商业价值、更精准地为成果确定市场定位 。 在转化过程中 , 学校能够提供科学家信赖的技术保密方式 , 又能较好弥补科研和商业两个领域之间的信息断裂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