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青岛探索公共研发平台实践调查:畅通中小企业“共享创新”堵点( 二 )


包括高端制造在内 , 青岛建设公共研发平台的脚步已迈入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 。 而不同产业的研发平台所需设备和服务各不相同 , 仅靠政府推动远远不够 。 “为此 , 青岛市确立了依靠政府、企业、高校、行业组织等各方面力量共建共享的策略 。 ”青岛市科技局科技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崔嶙说 。
自2013年开始 , 青岛市政府先后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部门合作 , 组建了软件与信息服务、橡胶新材料、海洋药物等14个市级公共研发平台 , 涉及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多个领域 , 平台总投入超过22亿元 , 购置仪器设备8000余台(套) 。 迄今已累计对外服务43.7万余次 , 检测样品数量24.9万余个 , 开机超过136万小时 , 服务企业数量1150余家 。
软硬兼备助力创新
除了仪器设备 , 为企业解决研发难题还需要公共研发平台具备哪些软件和硬件?采访人员在采访时发现 , 不同行业对平台的要求不尽相同 , 人才与技术是采访对象提及最多的关键词 。
“研发平台既要有高层次人才 , 也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 二者兼备才能真正为企业研发提供有力支持 。 ”在青岛市橡胶新材料公共研发平台的实验室 , 副主任黄小溪以橡胶行业为例分析道 , 橡胶市场的应用场景变化快 , 材料更新换代也快 , 靠企业独立研发新材料成本太高 , 而公共研发平台的研发成果可供多家企业使用 , 大大摊薄了企业成本 , 这就需要平台在新材料研发上具有核心竞争力;同时 , 这些新材料还要通过权威检测才能为企业所用 , 这就要求平台具备相应的检测能力 。
青岛市橡胶新材料公共研发平台是以怡维怡橡胶研究院为主体建立的 , 近年来 , 该平台研发出数十种橡胶新材料 , 特别是其研发的革命性轮胎绿色新材料EVE胶 , 被称为“液体黄金” 。 “采用这种材料制备的轮胎 , 综合性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 成功打破国外企业对高端超巨型工程子午线轮胎的垄断 。 ”黄小溪说 。
“这些年 , 我们依靠平台的基础研发能力和权威检测能力不断拓展新市场 。 ”青岛卓尤新材料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樊哲告诉采访人员 , 他们新开发的新能源汽车减震配件 , 就是企业与平台共同研发的新材料 , 研发过程中的大量检测都需要借助平台的设备、人才和技术 。
即便是大型企业 , 依然对平台有很多需求 。 “我每月要来十多趟 , 每年在这里有上千次的检测业务 。 ”轮胎生产企业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研发人员钟亮说 , “生产企业基础研究能力比较薄弱 , 而平台基础研发人才济济 , 好多生产过程中的‘疑难杂症’ , 平台都能给予技术指导和支持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