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除了帆布袋、书签、杯子,博物馆文创还能做什么?数字文化产业生态联盟赋能文博创新( 三 )


不仅是文博的传播 , 数字化手段在文物保护上还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在本次峰会的圆桌论坛环节 , 敦煌研究院院属企业甘肃恒真数字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万磊表示 , “最早的时候 , 大家认为文物保护只是文物本体的保护和修复 。 而在上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 , 敦煌研究院就提出了‘数字敦煌’的构想 , 初衷是让文物信息永久保存、永续利用 , 因为莫高窟是不可移动的 , 如果不对洞窟内的文物进行完整的数据记录 , 可能若干年后有些信息就没有了 。 ”
数字科技的出现延续了敦煌的生命 , 也将不可移动的莫高窟移动化的呈现在公众面前 。 通过数据资源 , 敦煌研究院在国内外进行了多次数字化展览 。
具体到文物运输、馆藏搬迁、文物包装、海外回流等细分环节 , 数字技术也在潜移默化中为文物保驾护航 。
北京圣轩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陶林分享的案例中提到 , 运输数字化能对车辆安全和文物安全进行重点监测 。 “在一次文物运输中 , 我们在文物运输车上安装了8个摄像头 , 在车厢内进行恒温恒湿监测;利用大数据对车辆进行实时管理 , 实现车辆和人员的就近管理 , 达到降本增效的效果 。 另外 , 贴在文物包装箱上的跟货系统 , 能对文物进行精密检测 , 如遇碰撞、跌落、翻倒、急刹车等情况会及时反馈 。 ”
【文化|除了帆布袋、书签、杯子,博物馆文创还能做什么?数字文化产业生态联盟赋能文博创新】每日经济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