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开放生物资源,保护多样性:我们为了生物安全的那些努力。( 四 )
2、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
近十年来相继出现了甲型H1N1流感、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高致病性H7N9禽流感、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中东呼吸综合征、登革热、埃博拉、寨卡等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 。 在全球化背景下 , 疫情传播更快更广 , 即使远在世界另一极 , 就只是一趟航班的距离 。 寨卡病毒自2015年开始不到一年时间 , 就从巴西传播至全球 , 感染了40个国家约50万人 。
文章图片
3、生物技术发展导致风险加大
科学家已在哺乳动物中首次实现“基因驱动” , 基因驱动系统使变异基因的遗传几率从50%提高到99.5% , 可用于清除特定生物物种 。 随着基因编辑和基因驱动技术的发展 , 基因武器风险越来越高 。 与发达国家相比 , 发展中国家对生物科技负面作用的管控体系和能力有欠缺 , 有明显的内部性威胁 , 同时生物科技在许多战略方向存在“卡脖子”现象 , 有隐性的外部性威胁 。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刻演变 , 经过由外到内和由内到外的层层传导、相互作用 , 发展中国家面临形势通常更加严峻 。
4、人类遗传资源流失和剽窃现象持续隐形存在
人类遗传资源是国家战略资源 , 具有巨大的战略安全和经济利益 。 但国际上围绕人类遗传资源的获取和使用 , 还存在各类“明取暗夺”现象 。 据俄罗斯多家媒体报道 , 美国系统搜集苏联地区传染病、菌株库以及俄公民生物样本 , 特别是美空军还试图搜集俄罗斯公民的滑膜组织和RNA样本 。 实际上 , 联合国《名古屋遗传资源议定书》虽然定义了“与生物资源交换相关的获取和惠益分享义务” , 但其打击生物剽窃的宗旨的落实 , 还需要相关国家立法推进 。
文章图片
实际上 , 生物安全问题是困扰人类的老问题 。 伴随着社会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战争演变 , 生物战经历了一个病毒威胁由“天然”到“混合”、由不可控到逐步可控的过程 , 在人类历史特别是战争史上留下累累恶名 。 古代社会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技术条件所限 , 人类很难研制出病毒 , 自然界存在的致命性病毒成为主要威胁 , 同时用这些病毒攻击敌军成为天然选择 。 最早的生物战发生在3000多年前的欧洲 , 小亚细亚的赫梯王国派人将染兔热病的绵羊放入敌国传染瘟疫 , 以削弱敌军、消除威胁 。
人类自己造就的威胁
随着科技的发展 , 人们发明了细菌培养技术 , 掌握了提炼或人工制造微生物和毒剂的方法 , 人造或经人工加强的混合病毒及其武器迅速运用于战场 。 英国于1916年建立世界上最早的生物武器研究基地;一战期间德军将制造的马鼻疽杆菌及炭疽杆菌 , 用于感染协约国军队运输物资装备的牲畜;侵华战争期间 , 臭名昭著的日军731部队 , 用我国3000多名同胞做活体试验制造病菌 。 与此相应 , 人类对生物病毒的防范技术也水涨船高 , 通过佩戴物理防护装具和化学试剂 , 以及缔结限制性条约或合作等方式来消除面临的生物安全威胁 , 成为当前防控的主要方式 。
推荐阅读
- 苹果|苹果 145 元抛光布补货,已再次开放购买
- IT之家|苹果145元抛光布补货,已再次开放购买
- 手机|一加手机去年销量超千万台,OPPO千家售后网点向一加开放
- 品牌|刘作虎:一加千万销量千家售后 OPPO已向一加用户开放
- Mozilla|Firefox 96稳定版开放下载:优化性能 改进安全
- 星球|全球首部植物沉浸式纪录片《绿色星球》今晚上映,B站独播
- 技术|180多岁的工业巨头施耐德电气,向初创企业开放创新朋友圈
- 任国安|庆祝警察节!眉山警方开放警营,搜寻冯学华、任国安的无人机成“网红”
- 周怀宗|机器学习模型可直接预测农药在植物根系的累积
- IT|文远知行全无人驾驶小巴开放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