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助推低碳智能建造 博智林机器人显大神通( 二 )


中国节能建筑协会一份数据显示 , 建筑是碳排放大户 , 2018年建筑行业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总量51% 。 “就地将建筑废料变废为宝 , 即产即销 , 既节省了建废清运费、砖类建材采购费 , 又减少了粉尘污染和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 。 ”李许说 , 研发制砖车的初衷是解决建筑垃圾不出工地、现场资源再利用的潜在需求 , 打造绿色工地 。 半年来 , 夜以继日地研发中 , 李许笑说:“我们的研发团队都成了名副其实的‘砖家’ 。 ”
据了解 , 2021年2月 , 该款制砖车在住建部首批智能建造试点项目——佛山凤桐花园投入使用 , 以建筑垃圾为原料就地进行资源化再利用 , 试制再生路面砖和水泥砖 。 截至2021年9月15日 , 累计消纳建筑垃圾450吨 , 生产路面彩砖超过20万块 , 并已布局11项国内发明专利和3项海外发明专利 。
科技赋能 碧桂园全力布局机器人新赛道
可自由转场的建废制砖车 , 仅揭开博智林建筑机器人体系的一角 。 在博智林总部大楼的一面墙上 , 齐刷刷挂满了博智林研发的专利认证 。 据介绍 , 截至2021年11月底 , 博智林已递交专利有效申请逾3461项 , 获授权逾1640项 , 在关键领域拥有一批自主核心技术 。
布局机器人赛道 , 是社会、行业大势所趋 , 也是碧桂园掌舵人高瞻远瞩所致 。
建筑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突出 , 但当前传统建筑业正面临诸多制约 , 如落后的施工手段和方式、用工荒、用工成本上升等 , 导致资源浪费巨大、安全问题突出、环境污染严重、生产效益低下等问题凸显 。 这种背景下 , 数字化转型 , 发展智能化的建造方式已经成为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 在碧桂园主席杨国强看来:“机器人会颠覆传统的地产行业和建筑行业 , 未来一定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价值 。 ”
2018年 , 碧桂园正式成立了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 开启智能建造研发之路 。 自此之后 , 该公司开始聚焦建筑机器人、BIM数字化以及新型建筑工业化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与应用 , 打造并实践新型建筑施工组织方式 。 仅用两年半的时间 , 博智林就实现了建筑机器人从自主研发、小批量生产到工程测试、工程服务及批量化商用 , 并进行了全面的端到端规划及实践 , 构建了完整的全周期闭环 。
今年2月初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同意开展智能建造试点的函》 , 确定全国七个项目开展智能建造试点工作 , 其中佛山顺德凤桐花园项目位列其中 。 这是碧桂园博智林建筑机器人首个商业应用项目 , 也是目前国内引入建筑机器人且批量应用于工程建造过程的试点项目 。 据了解 , 凤桐花园项目现已开展了建筑机器人应用的多项试点 。 2021年7月28日 , 凤桐花园项目“测量机器人和智能测量工具”“施工机器人和智能工程机械设备”两项经验做法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首批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