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瑞幸咖啡董事长聊过后, 我看懂了“小蓝杯”超越星巴克的“算盘”( 三 )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判断?

在午餐时 , 陆正耀透露了瑞幸咖啡“超越”星巴克野心梦想的壁垒是什么?

首先 , 瑞幸对资本投入的预期回报与传统咖啡馆大不同 , 却与互联网公司看齐:看重留存、复购与裂变 。

陆正耀不否认 , 如果按亏损静态成本计算 , 确实出现了数亿“亏损” , 但对一直在飞速扩张的创业企业 , 他觉得 , 要看“动态成本”:即烧钱后能否带来更多的留存、复购与裂变 。

瑞幸咖啡1月3日披露的官方数字是:截止2018年底 , 已在全国22个城市开店2073家 , 100%为直营店 , 积累消费客户数量1254万、出售8968万杯 , 自提比例提高到61% , 外送订单平均配送时间为16分43秒 。

对陆正耀来说 , 战略性预亏是瑞幸规划之中的事情 。 甚至 , 他还透露 , 据瑞幸咖啡CEO钱治亚刚给他的最新报表 , 瑞幸咖啡2018年的亏损数字要比之前预估的还少了数亿人民币 。

高品质、高性价比、高便利性是陆正耀要打造的瑞幸核心壁垒 , 通过降低门店成本、获客成本 , 反哺产品品质 , 降低到手价格 , 实际上是一整套系统性的成本结构创新 , 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看似烧钱买客户的价格补贴能说清楚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