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电走过40年, 方洪波茅忠群梁昭贤等第二代企业家该挺身而出( 七 )

这一时期 , 美的通过兼并重组进入了洗衣机、电视机、空调等各个家电领域 , 借鉴国外事业部制 , 明确了股东、董事会、经营团队“三权分立”模式 , 事业部高度自治 , 总经理自行组阁 , 但业绩不达标整个团队要承担责任 。

同样在顺德 , 身为“微波炉大王”的格兰仕集团创始人梁庆德 , 在企业转制完成“私有化”中涉险过关 。 1996年 , 科龙在香港上市 , 旗下容声、科龙两大白电品牌 , 三年后又在深圳上市 , 乡镇企业风头盖过国有企业 。 然而 , 此时陨落已埋下伏笔 , 产权改革 , 容奇镇政府独资公司仍控股80%、员工持股20% , “冰箱大王”潘宁 , 只能是改革的旁观者和国资看守者 。

1999年 , 潘宁被退休 , 步华宝董事长胡成珠后尘 , 移民加拿大 , 悲愤离场 。 失去灵魂人物的科龙 , 此后在资本市场失迷 , 几易其主 , 在顾雏军民营化改革过程中折翼 , 最终2005年海信接盘科龙 , 也标志着中国家电企业的竞争进入南北融合时期 。

企业家精神

几乎与爱迪生同时 , 英国物理学家约瑟夫·斯旺也发明了灯泡 , 从技术角度 , 斯旺的灯泡更好 。 于是 , 爱迪生购买了斯旺的专利权 , 并用于自己的灯泡生产中 , 还深入思考改良融合 , 通过他的改良及推广走进千家万户的 。 最终 , 科学家斯旺发明了一个新技术产品 , 而爱迪生则直接创造了一个新的产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