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瑞幸咖啡“打广告”?巨亏未必等于下一个ofo( 四 )

只要有毛利润,补贴、打折都可以成为常态。比如机票,长年四折、五折,那是因为定价高。平时打折、节假日不打或少打,相当于涨价。

有人会说“卖个东西毛利都没那叫倾销”。当今没有毛利润的明星企业还真不少,比如ofo,每单服务收入不到1元,折旧、运营成本超过2元,哪里来的毛利润?

京东自营进销差价只有几个百分点,扣除送货支出也没有毛利润(京东财报把相关支出列为费用而不是成本)。

还有58同城等互联网公司,流量变现收入扣除带宽、网站运维成本得到“毛利润”,但高价购买流量的成本被列入“市场费用”。卖流量的公司怎能不把买流量的钱列入成本?所以这类公司也是没有毛利润的。

ofo烧掉几十亿,在街头扔下上千万台破自行车,成为需要清理的城市垃圾。瑞幸咖啡用8亿多代价,开了2000多家新店,做着有毛利润的生意,两者没有可比性。

渲染瑞幸咖啡亏损、补贴不可持续等于告诉公众:“瑞幸咖啡在亏本卖!快来薅羊毛呀!过了个这村就没这个店了!”不是给瑞幸咖啡打广告是什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