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零售的冰火两重天: 阴面上演撤退潮, 阳面上演新店开疆拓土( 七 )

总的来说 , 企业能否呈现向上发展的那一面 , 就在于该企业能否更好的抓住市场的需求与变化 , 成为超越者 , 而不是被超越者 。

外资零售的未来:本土化+流量优化+数据化

从不同外资零售商所采取的不同发展策略 , 产生不同的效果中 , 我们可以看到外资零售在中国的未来 。 无论是山姆会员店、宜家等外资的逆势增长、或是梅西、欧尚等的撤离 , 都可以清晰的看到 , 外资零售想要扎根中国 , 就需要顺应潮流 , 接受市场的考验 , 也就是常说的“本土化” 。

所谓“本土化” , 实际上就是对用户的定位把握 。 而对于中国零售业市场中用户的定位 , 想必最有发言权的必然是阿里巴巴、京东、苏宁们 , 他们之所以成为零售业的佼佼者 , 其中原因离不开他们很擅长利用新科技 , 对用户的多个消费场景进行解读后 , 持续性的推出新的产品 , 并借助人工智能、VR等新科技不断丰富用户的消费体验 。

如今 , 消费者在产品、体验等方面上的要求越来越高 , 单纯的线下消费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 把握好市场的发展动向 , 融入本土元素 , 适应本土市场 , 已成为外资零售进军中国市场不可避免的挑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