凋敝的中国村小:屏幕不足以改变命运,教学还得靠老师言传身教(11)

这让我想起在美国阿米什部落探访时 , 观察到的当地的乡村教育 。 广袤的田野 , 黑色的马车 , 没有电线的乡村农舍 , 隔不远 , 就能看到一间精致的教室 。

经过长期争取 , 阿米什人不参加美国政府的教育、社保、兵役制度体系 。 他们在居住区创建数量可观的乡村教室 , 就近上学 , 小规模班级 , 由本族人授课 , 上到八年级 。 阿米什人自制的教材 , 强调维护其文化独特信仰 , 包括平等、团结、劳动创造幸福、家长积极参与教育等 。

阿米什人

易兴霞教授在一篇论文中 , 提到美国阿米什人基础教育给中国的启示 , 她写到:“阿米什小规模学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与出勤率 , 这提示我们 , 小规模学校因其课程的乡土性和灵活性 , 适合地域偏僻、生源少的地区 。 ”

当数字教育资源普惠教学点 , 当优质师资力量坚守乡村 , 当硬件设备丰富孩子文体生活 , 当乡土特色教育的重要性形成共识 , 乡村的朗朗读书声能更响亮吗?孩子们求知的眼神能更清澈吗?乡村的情感结构能更温润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