凋敝的中国村小:屏幕不足以改变命运,教学还得靠老师言传身教( 七 )

最大的考验 , 是私立学校的抢生源大战 。 随着城镇化发展 , 县乡的教育资源越来越集中 , 应运而生的寄宿需求 , 催生着私立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

每年五六月 , 私立中小学到各村布阵宣传 。 李校长形容:“那场面 , 就跟保险公司推销一样 , 上门送礼物 , 校车免费接送 , 有的还承诺吃饭免费 。 私立学校最核心动力是啥 , 教育产业化赢利 。 有的老师有招生任务 , 招一个学生给几百元 。 ”

有的当地教师反映:“2016年教育部一名主任入股某乡镇私立学校 , 分红几十万元 , 被县纪委查处 。 有人统计 , 市里一半的私立学校都集中在咱这个县 。 ”

激烈的竞争中 , 李校长调整心态 , 对自己说 , 最重要的还是教育见实效 , 孩子们的学习成绩、精神面貌才是“金字招牌” 。

中国青年报引发讨论的《屏幕可能改变命运》一文 , 李校长也看过 。 他认为 , 教学还得靠老师言传身教 , 尤其是农村孩子家庭教育基础差 , 得因材施教 。 不过 , 对于缺师资、缺设备的乡村教学点 , 多媒体教学资源 , 可以生动辅助音乐、美术等课程的教学内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