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利器为何持续紧缺?深度解析红外热成像体温检测产业链(18)

\n \n

\n \n

目前 , 制冷型探测器虽然性能优异 , 但是需要在液氮低温下工作 , 体积大且成本高 , 整机售价高达数十万元 , 主要用于航天、船舰等领域 。 而非制冷型探测器不需要添加制冷装置 , 因此结构简单、体积较小 , 价格相对低廉 , 在军用领域 , 不仅能够取代部分制冷型应用 , 还能应用于诸多制冷型红外探测器受限的场合 , 比如单兵装备等 , 在民用领域也在快速普及 。

\n

除了医学测温之外 , 红外热成像测温还可用于预防性检测 , 例如对电力输电线路、发电设备、机械设备等通过红外热像仪检测异常发热区域 , 可以预防重大停机以及事故的发生 。 在建筑方面 , 用于检测房屋的隔热效果、墙壁外立面、空鼓、渗水和霉变等 。 其它的领域还包括产品研发、电子制造和制程控制等 。

\n

不过 , 非制冷型红外探测器的设计、生产及研发涉及到材料、集成电路设计、制冷和封装等多个学科 , 技术难度大 , 目前全球仅有美国、法国、以色列、中国等少数国家能够掌握非制冷红外探测器核心技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