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利器为何持续紧缺?深度解析红外热成像体温检测产业链(21)

而对于国产红外设备厂商来说 , 在高端红外探测器进口受限的情况下 , 自研也就成了一条必须要走的路 。

\n

目前 , 国内高德红外已建成了 8 英寸 0.25um 批产型MEMS 生产线 , 是国内唯一一条自主可控且具备批产能力的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生产线 。 而睿创微纳也掌握MEMS芯片的核心技术 , 主要系自产自用 , 同时也有向海康威视等供应;大立科技在核心器件领域获“核高基”重大专项资金支持 , 在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领域也获得了突破 。 此外 , 还有北方广微、中电11所等 。 另据芯智讯了解 , 海康威视也有自研非制冷红外探测器 , 主要依托于2016年成立的子公司海康微影 , 目前已可提供高性能、低功耗的视觉传感器及MEMS机芯组件 。

\n

\n \n

综合看 , 国内厂商非制冷红外探测器性能指标与国外差距不大 。 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的主要应用于民品和军用单兵装备市场 , 性能指标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即可较大程度满足各方面客户的需求 , 继而性价比成为扩展市场的关键 。

\n

国内相关厂商经过长期的研发投入与技术积累 , 目前与国外相关民用产品的技术性能差距不大 , 部分产品的部分性能指标已接近于国外同类产品 。 例如 , 睿创微纳已成功量产阵列规模达1280×1024、像元尺寸达 12μm 的氧化钒非制冷探测器 , 在这两个主要参数上已经超越 BAE、ULIS , 并且已成为全球继 DRS 后第二家成功研制 10μm 非制冷探测器的企业 。 但 12μm 在睿创微纳产品系列中渗透率不高 , 多数产品仍使用 17μm 等大尺寸探测器 。 同时在封装技术上 , 国内企业如睿创微纳、高德红外仍以陶瓷封装、金属封装为主(而国外晶圆级封装已较为普及) , 良品率也尚待提高 , 预计未来国内厂商将集中在降低成本以提升产品性价比上发力 , 并有望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