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和内部优化,滴滴这两手能否摆脱亏损?( 二 )

滴滴的大盘

资本的催动下 , 几年时间 , 滴滴早已经从创业项目成为了出行巨头 , 业务也从原本的线上打车拓展到了以出行为核心的多业态集合体 。 包括以快车、出租车为主的快捷出行业务 , 专车、代驾为代表的品质出行业务 , 共享电单车和电动汽车等为代表的分时租赁业务 。

截至目前 , 仅在大出行领域 , 滴滴已经推出快车、出租车、专车、豪华车、公交、顺风车、单车、电单车、代驾、敬老出租、自驾租车、二手车共十多种业务 。 除此之外 , 滴滴还在外卖、金融服务、新能源汽车上 , 人工智能 , 自动驾驶方面布局 。

不仅是国内业务的扩张 , 滴滴也在积极的投资布局全球市场 , 投资入股了中东和非洲北部的Careem、欧洲和非洲的Taxify和东南亚的Grab , 以及巴西的打车公司99 , 美国的第二大打车服务Lyft , 印度的Ola 。 它同时还是ofo和饿了么的投资方 。 最近它还花1亿美元投资了印度住宿行业连锁公司“OYO酒店和民宿公司” 。

战略收缩更利于未来发展

依托于强大的融资能力 , 滴滴的盘子越做越大 , 业务版图扩张的同时 , 也为它带来了很多的麻烦和困难 。 随之而来庞大的人工成本 , 越来越多领域的竞争对手 , 多条需要输血通过大手笔补贴支持扩张的业务线 , 一起造成了2018年滴滴过百亿的亏损 。 而2017年滴滴被曝光的全年亏损额还只是25亿元人民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