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机器人”成寒假赶作业“新式武器”!是该学生反省还是老师反省?( 六 )

上海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系主任王健认为,教师应当给作业增加设计感和个性化:

人工智能必将深度影响教育。乃至将来脑机接口技术成熟了,大量的浩如瀚海的知识都可以直接以芯片植入的方式接入孩子的大脑。这意味着一味灌输知识的教育模式将彻底被淘汰。

但教育的意义不仅仅在授业(知识的传承),所以在未来技术发达的时代,教育的价值一方面是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思维的训练,更为重要的是“传道”和“解惑”,价值与情感,信念与品质,这些要素机器很难取代。

每个学生都要做作业,但是每个学生应当做不一样的作业,或者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进度完成同样的作业。教师应当给作业增加设计感和个性化。

教育技术不能替代教育艺术。未来的教育一定是这样的——

经验会失效:知识密集型的标准化教育退出舞台;

温度将永存:关注价值和意义的人性教育生命常青;

人机能共生:走向理想形态的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教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