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和荣耀为什么总吵架?“瑜亮之争”能否升级到高级玩法?( 九 )

先说小米 , 我们认为小米角度最需要向荣耀乃至华为学习的主要是在品牌和公关系统能力构建方面 , 而应该超越口水战本身:

第一 , 小米的品牌在美誉度上继续提升 , 进而从挑战者重回引领者势在必行 。 目前显然偏离了品牌早期清新、进取和自信的形象 。 小米品牌最好时代 , 实际上是以“小人物”挑战者的姿态向上冲的创业早期 , “小米”这个品牌名字就是很讨巧的 , 也天然迎合了普通大众寄托给“小而强”的后来者的期望 。 这和华为和荣耀挑战三星、苹果的进取性是类似的 , 都得到了消费者的极大认可 。

从我们对三星苹果崇拜至极的时刻 , 那个小米的“小”字打动了我们 , 这个字基本说明了小米品牌名字的定位 , 天生获得粉丝 , 进而回到今天 , 附着太多争论 , 甚至被定义为一个极致敏感的互联网人群在微博上讨论的手机 , 这可能不仅限制了小米目标人群的范围 , 也压缩了品牌美誉度;

第二 , 小米缺少系统且厚重的公关战略 , 在争论中很少系统和清晰的呈现自身的价值主张 。 应该学习荣耀表达给用户一种相对专业的表达 , 比如荣耀总裁赵明往往对外表达都紧密围绕产品力和专业性 。 但他很巧妙的把小米的能力定义为“营销” , 突出荣耀“不擅营销” 。 当然 , 这次雷军表现出来的姿态也很克制 , 没有直接卷入纷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