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财报| 拼多多: 营销费瞄着毛利花, 此刻不砸钱更待何时( 五 )

由于财报一直没有披露日活数据,暂时不便用DAU/MAU去衡量这些用户的留存情况。这里借用一下公式,让MAU做分子,让年度活跃消费者(一年内在平台上产生一次以上订单交易的用户)做分母,连续近三个季度,这一数值的比例依次为57%、60%、65%。侧面说明了消费者的每月登录比例在扩大。

也可以换个角度,2018年平台共产生了111亿笔订单,同比增长158%,明显高于年度活跃消费者和MAU的增速,这说明单个消费者在一年里下的订单在增长。财报中披露的年度消费者的人均消费额1126.9元(同比增95%)也与此吻合。说明人均消费额的提升可能不是靠单次买了更贵的东西,而是一年内购物更多次实现的,背后对应了交易频次与黏性。

2,商家及SKU。平台具有网络效应,用户数与商家数是同向变动关系。截至去年底,拼多多平台的活跃商户数是360万,比1Q18季度时的约100万有显著增长,但以平台超过4亿的消费者基数看,商户比例还比较低;而且与电商全网商家数相比,还有很大的空间。

更多的商家意味着更多的SKU,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拼多多官方的对外传播中一度拿美国超市Costco类比,对标的点应该是商品的性价比与供应链水平,但像Costco以单个品类商品只招商几个SKU,以大销量筹码压低供货商利润的那套线下策略,可能并不适合拼多多,它的目标仍然是一个全品类的在线平台。如果商家特征过于单一,用户数及复购率的后续增长会遇到瓶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