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无名企业家的十年生死路(23)

这笔钱不小也不大,不足以烧很久。摆在赵剑锋面前有两个选择:

1. 一鼓作气,冒着现金流断裂的风险,在12月做到日均100万单,超越达达,冲到行业第一;

2. 压着步子,用3个月的时间先去找更多的钱。

迫于各方压力,赵剑锋选了第二条路,一条他后来认为“愚蠢”的路。尽管他也无法确认:如果真选了第一条超越之路,万一途中遇到资金问题,原投资方会不会出手相助?但他还是愿意相信:会的。

尽管各方意见相背,决策者仍是赵剑锋。没有坚持自己的深层原因还是赵剑锋的心理包袱——要真是自己的钱,他就放手干了,反正重新创业这么多年来,他已把个人资产成功搞到了负数。但关键是,公司的钱是投资人的。“不能辜负别人”,又一次成为锁住赵剑锋的紧箍咒。

找钱就找钱吧,以点我达当时的业绩,融资并不困难。但没想到差点又把公司找死了。

元旦后,公司就拿到了多家VC的TS,并由某战略投资方领投1亿美金,共计1.8亿美金左右。春节前,各方SPA敲定,领投方也打了1000万美金的过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