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杀熟”:最懂你的人,伤你却最深?

《中国经济周刊》采访人员 张燕| 北京报道

“大数据杀熟”:最懂你的人,伤你却最深?

图1/4

“大数据杀熟”已经成为了过去一年中被消费者讨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平台或商家利用数据分析,针对特定用户进行个性化定价,从而获取利益最大化。这一行为在众多消费者看来,无疑是对用户信任的欺骗和背叛。

其中,在线差旅、票务网站、网约车平台成为“杀熟”重灾区。

红包越加越多,车越叫越慢

个案回放:

在北京CBD地区工作的张女士每天大概晚上10点钟左右下班打车回家,这一时间点正是用车高峰期,为了减少等待时间,避开滴滴高峰期的溢价,张女士习惯性使用“加红包”叫出租车的方式来增加尽快叫到车的几率。时间久了,张女士发现,即使不是高峰时期,滴滴也会提示她:附近没有可用的车辆,建议用加红包的方式进行调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