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叫停”到“试点”,网约护士离我们还有多远?( 三 )

此前有报道,上海一位女性在某 app 上网约护士打美白针,导致出现心慌、耳鸣等症状,持续两小时身体才恢复正常。该 app 运营负责人表示,他们确实没有在所在地卫生主管部门备案或者获得许可,但其解释公司提供的服务内容属于做健康管理,不是诊疗行为。

对用户而言,护士上门服务存在一定人身意外风险。

名为《「互联网+护理」上门服务发展现状》的论文提及,「护士虽然可以解决不少护理问题,但因护士没有处方权,在疾病治疗、用药等方面会受到一定限制,可能会造成病情延误等情况」,此外,「护士在家庭中指导病人服药或者打针时,如遇到药品安全、变态反应等问题,不恰当和不及时的处理,可能会增加医疗风险。」

此外,作为女性从业者较多的护士群体,单独到患者家里执业时,也可能面临人身安全隐患。业内人士称,平台方在保障护士安全的体系上也有待加强,比如最基本的意外保险,「包括护士上门的行业标准、风险规避制度等,这些都需要在实际操作中逐步完善」。

从“叫停”到“试点”,网约护士离我们还有多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