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声音中挖掘商机,企业正试图用算法听懂你( 二 )

声音不仅无处不在,而且很个人化,也很难被伪造。在家中人们会使用Alexa,在医院里语音助手的使用也越来越普及。现在很多人都知道Twitter和Instagram上的帖子将会被监控,但很少有人认为声音是另一种形式的数据,它可告知我们关于我们自己的信息,也可把我们的信息泄露给他人。这些都引发了一系列令人兴奋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聚焦于声音信息如何丰富生活,从声音中获取的信息是否准确,又将如何使用这些信息等隐私方面的问题。

语音分析的关键不在于人们说了什么,而在于人们是怎么说的,如语调、语速、重音以及停顿。语音分析的诀窍是机器学习。通过机器将俩组被标记的样本信息,如有焦虑症和无焦虑症输入到同一个算法之中,然后该算法学习捕捉到可表明某人是属于A组或B组的细微语音信息,之后在新的样本上可采用同样的方法来进行辨识。

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一位计算机科学家Louis-Philippe Morency表示结果有时候会与直觉相悖。Morency创建了一项名为SimSensei的项目,该项目可通过语音来探测抑郁症。Morency团队表示,在将声音特征与试图再次自杀的可能性相关联的早期研究中,他们发现相比发出紧张或愤怒的声音的人,发出轻柔呼吸声的人更有可能试图再次自杀。不过,该项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而且关联性通常也不那么简单。通常来说只有算法能识别出来声音信息所包含的复杂特征及模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