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迷航( 三 )

去年7月到10月,保定有700多名滴滴司机购买了这款车,裸车价8.6万元,加上保险和其他配饰总价超过10万元。

一开始,吴林杰觉得这车买得值。一度电优惠价0.31元,晚上在家充一宿电只需11元,按照270公里的续航里程计算,他每跑一公里的成本只有4分钱。但进入深秋,事情开始变得“不对劲儿”。

才开了120公里,显示屏上的剩余里程就只有20多公里,屏幕上的“小乌龟”也亮了起来,提醒他只能以40公里的时速低速行驶。如果还不及时充电,剩余电量会飞速降至零。

老胡更惨。他有次从北京首都机场载客回保定,半路没电“趴窝”在高速公路上。所幸距离最近的服务区只有200米,他和乘客一道把车推了过去,到家已是半夜两三点了。

吴林杰找长城投诉,技术人员告诉他,空调是新能源汽车最耗电的部分,如果一直开着暖风,就算一动不动,车辆也会在4个小时后耗光电量。

可即使不开暖风,每天跑12个小时网约车也得至少充两次电。厂家原本承诺40分钟充电80%,但实际每次充电时间长达两个半到3个小时,有时充电桩附近没有停车位,还得花时间找下一个,有人调侃他们“不是在充电,就是在充电的路上”,真正拉活儿的时间只剩三四个小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