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的客人为何留下来(解码·乡村文化振兴)( 四 )

“后来,有外地人看到了商机,到这里建客栈。”卢骏介绍,尤其是这3年来,客栈和游客增长得很快。现在,在白沙镇白沙村委会所辖区域开设的客栈、饭馆、商铺等已有百余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2018年,全村人均收入超过万元,今年春节期间,来这儿的游客达6.5万人次。

旅游起来了,会不会担心商业味变浓,传统的文化受到冲击?“肯定会。”卢骏毫不犹豫。因为起步晚,他们在开发阶段就做了些限制,比如,建筑不能超过两层,要保留原有的民族风貌,开店不能是单纯的购物店,要展示纳西文化,“开发还应坚持以保护为主,让游客感受原生态的文化氛围。特别是古镇核心区,不能过度商业化。”卢骏说。

古镇每天都有变化,新开的客栈和餐馆、重新铺设的道路,还有一天天多起来的游客、日子好起来的村民。但有些东西又没变,纳西族老奶奶还是习惯穿着民族衣裳,在古街晒太阳、拉家常,白沙壁画、明清建筑群依然屹立,古老的白沙细乐时常奏响。“旅游是我们下一步发展的重点,要让老百姓意识到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对进一步发展有期待。”卢骏说。

“乡村振兴不能只振兴一个乡,要同时搭台,一起唱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