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先愛上他的》出色且聰明、紮根於台灣的喜劇( 六 )


 

小王與小宋的矛盾 , 其實也根基在老宋身上 。 對小王而言 , 小宋是老宋的化身(情人的兒子) , 也是老宋的詛咒(情人與別人生下的兒子) 。 而對小宋而言 , 小宋也恰好是父親的化身(父親的情人 , 瞭解父親的線索) , 卻也是父親的詛咒(父親離家、母親痛苦的原因) 。 編劇從「被同志破壞的家庭」這個荒謬的情境中 , 挖出了三組真實的、深刻的、關於愛的矛盾衝突 。

其實在看這部片時 , 我一直想起《海邊的曼徹斯特》 。 因為單就主題而言 , 兩片非常神似 , 都是關於一個重要他人的離去 , 一群相關人等被迫被綁在一起 , 並以各自的方式去處理心中的悲痛與對死者的告別 。 但這兩部作品卻又如此的不一樣 , 《誰先愛上他的》在這個愛與告別的主題上 , 選擇了嬉笑怒罵的路線 , 並且融入了同志族群的議題 , 讓這個作品走上了全然不同的一片天 。

細節的語言我就不贅述了 , 生猛靈活又充滿趣味性 , 這真的是功力與對文字的熱愛 , 徐老師似乎特別喜歡一些幽微的文字遊戲 , 當年《我可能不會愛你》 , 也曾玩過我愛你我不愛你我可能不會愛你的排列遊戲 , 今天在宣傳中「誰先上他的」「誰先愛上他的」的一字之差玩法 , 以及小三小王性別字型的玩法 , 都充分玩出了專屬於中文的樂趣 。 如果《狂徒》是我課中常說的「自然」基本功範例 , 《誰先愛上他的》便是對白進階課的範例 , 是真的在自然條件下 , 蓋住名字一樣分得出誰在說法的等級 。 但我對小宋的旁白多少持保留態度 , 因為在很多時候 , 我都覺得小宋點題式的旁白 , 使這作品有點說得太白太滿 , 使一些場景少了點韻味 。 但就觀眾親和度而言 , 這個選擇也不能算錯 , 就像去年《大佛普拉斯》裡討巧的旁白 , 確實使主題、手法艱澀的作品 , 起了軟化的作用 。 雖然細節還是值得討論 , 因為小宋的人設 , 使旁白的天真語氣和後製上的稚氣插畫 , 似乎不如《大佛普拉斯》那樣與作品本身氣質吻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