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996加班”成为互联网企业的主流选择?( 四 )

如果一家公司业务发展速度过快,为了招到足够的人,用人单位就必须按“996”开薪,既然都开了“996”了,自然不能让员工闲着;相反。如果一家公司业务发展平稳,为了控制成本,就倾向于按“955”开薪。

这样,市场就会渐渐做出选择,喜欢钱多的,出门左转,“血汗工厂”需要您;喜欢朝九晚五的,出门右拐,“外企养老院”在等您;喜欢钱多又能朝九晚五的,请去商场六楼,“祝你好梦”牌床垫。

不过现实中,用人单位最后都集中到了“血汗工厂”这一端,这就是“逆向淘汰”

招聘是一种信息不对称的交易,员工并不知道这家公司的加班情况,公司也不知道这名员工对加班的偏好。

从理论上说,面试中的沟通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但实际上,很少有应聘者会在面试中表达自己对加班的真实意愿,因为怕被认为是一个“刺头”员工;而用人单位即使能明确自己的加班水平,应聘者也无法相信对方说的是实话。

我在《为什么说跳槽加薪低于30%,等于在“降薪”?》一文中分析过,此时,双方都会“不惮以最坏的恶意”去判断对方,应聘者会按较高的加班频次要薪资,这样,如果这家公司加班果然很严重,自己也不吃亏,如果加班不太多,自己就赚到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