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br> 便利店罗生门:千亿机会里的连环“坑”( 五 )

原创<br> 便利店罗生门:千亿机会里的连环“坑”

从对品牌的把控度出发,见福便利店董事长张利把零售业分为了4个阶段,以百货为代表的租赁阶段,以超市为代表的批发阶段,以阿迪、耐克为代表的设计阶段,和以Zara、优衣库为代表的生产阶段,并称生产型的零售企业才是终极形式。

而便利店,最终会发展成生产型的零售业态,自有品牌便是关键。

但张利同时指出,自有品牌对于早期阶段的企业而言,也是个“大坑”。

“如果你的渠道品牌不能覆盖商品品牌,那么所做自有品牌商品就毫无价值,都是做可乐,用户是会选可口可乐,还是会选某某便利店品牌的可乐?”张利反问道。

因便利店的特性,即使是7-11,目前依然销售着40%的流通品牌商品,而非全部自有品牌商品。

而且张利告诉小饭桌,对于便利店而言,最重要的自有品牌商品其实就是鲜食,而要想做好鲜食,还是绕不开供应链、自有工厂、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