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掉“穷帽子”,保山变“宝山”( 二 )

“过去,在山区,我们住的是土坯房,一到下雨天就着急,担心房子会漏雨,甚至会坍塌。现在大不一样了!”杨武感叹。在梦想家园,像他这样的搬迁户一共2406人,来自保山的5个乡镇,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49人。

值得说道的是,这座梦想家园,从规划到定价,从建设到验收,搬迁农户和安置房主全程参与。“一切只为群众能搬进自己心中的‘好房子’,过上舒心踏实的好日子。”辛街乡党委书记纳一平说。

而今,在保山,住上好房子已成为一件寻常事。车子驶出隆阳城区,行于崇山峻岭之间,沿途地势平坦之处,常能见到一片簇新的楼群。不消多问,那定是全市222个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中的一个。

这几年,围绕易地扶贫搬迁7万多人的目标,保山市结合实际,全力出击,让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地区的贫困群众不但住有所居,还要住在特色鲜明的美丽村庄。

从保山市施甸县县城驱车,盘山而行,颠簸1个多小时后,采访人员来到藏于横断山脉南段深处的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哈寨村,这是一座全国特少民族布朗族聚居的村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