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解锁上课新方式(大数据观察·聚焦教育信息化)( 四 )

在丽英小学校长孙幼丽看来,信息技术直接推动了教学流程和师生关系的新变革,让“个性化学习”在人口众多、班额偏大的中国成为可能。

丽英小学科研室主任张军老师告诉采访人员,该校连续三年进行的无记名问卷调查显示,应用信息技术学习后,100%的教师和七成以上家长都认为,孩子学习兴趣与学习态度发生变化和提高,超八成学生表示,自己可以更好地进行学习。

“通过再造课堂教学基本流程,丽英小学探索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是对个性化学习的一种探索。”上海市电教馆馆长、上海市特级教师张治表示,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数字资源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师生信息素养显著提升,教育治理不断优化,为个性化、智能化的教学探索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远程“问诊”:隔着屏幕聊聊课

“送教下乡”突破时空限制,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一堂协同教学直播课刚结束,隔着屏幕,讨论还在热火朝天地进行,屏幕两端,是西藏林芝米林县小学的教师和广州的教学专家。

“如果是您来讲这堂课,您会重点讲哪些部分?又会放手哪些部分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我们的学生第一母语不是汉语,表达上可能会与汉族学生有些差异,如何去进行课程内容的升华?”米林县小学的教师们纷纷提出疑问,请专家支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