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强化企业失信追偿机制( 三 )

一位健身业内人士以自己所在行业举例,现在一些不法分子开办健身房会不止租用场地,健身器材也是租来的,以支付提成费的方式雇用临时工到小区、商场去推销,利用极低的年卡价格来诱导人们办卡充值,等圈到钱后就会关店跑路,换一座城市甚至在同城换个领域继续开店骗钱。

“消费者追偿的最大麻烦在于难以找到人。”该业内人士表示,许多长期以此牟利的不法分子在租房租设备时就开始盗用他人身份信息,同时也掐准了单笔金额不大、年轻人没太多时间维权,“从一开始就是‘套路’”。

采访人员注意到,除了如上文的北京苏菲施华洛婚纱摄影公司在“跑路”前开始股权变更、拖欠房租和员工工资外,这些健身房、瑜伽馆等通常还会临时开展促销、续费活动,上演敛财“最后的疯狂”。

一家在北京、上海两地共开设了7家连锁店的“网红”健身房,在关门“跑路”的3个月前,曾组织大规模促销,并进行了股权变更。仅在上海一家门店就有价值100万元以上的健身课程未履约完毕。

南昌的一家健身房在关闭前夕,曾举办“一周年活动”,推出两年卡1700元、私教年卡5000元等所谓的“优惠套餐”,诱惑顾客办卡。截至4月5日,在该健身房电脑中有记录的总办卡人数多达1500余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