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互助是否会成为巨头的游戏?( 二 )

监管政策尚不明朗。作为保险最初的“共摊风险”的模式,互助计划由于获赔的不确定性已经不能算是当前法律意义上的保险了。针对性的政策出台前,所有提供互助计划的机构主要靠自律而非法律来约束。

小平台需要磨砺一系列核心能力来应付同行的竞争,如今又要面对巨头的挑战,具体的核心竞争力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用户的获取。移动互联网爆发带来的流量红利已经到头,流量越来越贵。在风口期尝鲜的用户也都已在各家平台体验过后决定好了去留。在2017年互助平台倒闭潮时,一些小平台获客成本高达400元。靠小平台推广互助计划能力有限,市场难以继续做大,用户量增长困难。

其次是风控。由于进入门槛过低,没有审核,交费低廉,骗互助金的情况难以避免。2017年底,水滴互助曾爆出需要用户先缴纳调查费才能申请互助金的案例。水滴在条款中规定调查费“以实际费用为准”,实际收费有4K-6K不等,且审核不通过不退还。由此可见,平台的风控成本已经到了不得不由用户承担的地步。

最重要的是能够盈利。平台早期只靠8%的管理费和股权投资盈利,收支不匹配难以可持续发展。各小平台尝试了拼团、电商平台、泛医疗项目,最终落脚在做互联网保险经纪。自2016年爆发以来,小平台们公布的一系列用户数、救助总额、月保险销售额等等数据中,唯独少了盈利数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