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工程:探秘人类生存发展的“第四环境”( 三 )

综合运用无线电、地磁、光学和探空火箭等多种探测手段,子午工程可以连续监测地球表面20—30公里以上直到几百公里的中高层大气、电离层和磁层,以及十几个地球半径以外的行星际空间环境参数。

对空间天气扰动形成新认识

运行以来,子午工程积攒了不少数据家底。据统计,截至2018年9月底,子午工程已获取64种空间环境参数,超过1500万个数据文件,近5TB的监测数据。

更重要的是,科学家们利用子午工程获取的大量数据,在我国上空空间环境特征研究,以及地球空间各个圈层之间的耦合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新认识。

“借助子午工程,我们第一次观测到我国上空空间环境对太阳风暴的大范围响应和传播过程,首次发现空间天气事件从低纬向高纬传播的新现象。”王赤表示。

如果只有单一的观测站点,只能了解局部的情况,难以认识空间天气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传播过程。而依靠部署在一纵一横两个维度的多个站点,子午工程可以一览空间天气事件在站点链上传播和演化的全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