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尝鲜”,资本热捧,D2C是家居业下个风口?(12)

归根结底,D2C创业者如果想要在中国掘金,得先跨过“整合优质供应链”、“适度营销,既打开市场认知度又不使人厌烦”的两大门槛,前者需要大量资金与行业资源,后者不仅需要资金与资源,更需要创业者精准独到的眼光。

英国D2C盒装床垫品牌Simba在去年年底踏入中国。它延续了品牌在海外的一部分打法:盒装可折叠,低SKU,依然面向年轻一代。但或许是由于上述原因,它在挖掘中国市场的战略上有了一些改变。首先,它在广告投放上至今没有太大动作,而是首先选择了在购物中心内开设体验展厅;其次,它没有选择中国的供应链,部分高端产品从欧洲进口,价格上也略高于本土品牌,且通过大量研发投入和产品快速迭代为自己赢得“高科技”标签。因此,它在中国的形象或许更接近与国内市场上定位中端的海外床垫品牌,打法上也推翻了部分曾经积累的经验。

拼多多在去年推出“新品牌计划”,依靠积累的用户数据,向1000家工厂提供数据和研发建议等支持,同时帮助它们提高曝光度、建立品牌、触达4亿消费者。这或许将会成为本土企业在D2C上迈出的重要步伐。但囫囵吞枣、生搬硬套是一定不可取的。如何针对中国市场的特点做出调整,将是留给品牌思考的命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