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缝中追光的中国运动员经纪人(11)

信息差无处不在。为什么运动员经纪不好做?在已经离开行业的王嘉(化名)看来,一方面,体育明星在与娱乐圈的人抢一块蛋糕,但产生内容、带流量的能力不足,“平常又不在社交媒体等方面经营,很可能只能挣一次性的钱。”此外,尽管政策已经松动,但“参加商业活动太多”依然是解释运动员成绩下降的最好理由,即便高水平运动员很知道如何平衡二者的关系,但这种理由的存在,就会让他们在配合经纪公司时有所顾虑,“很多运动员认为有竞技成绩就能变现,多一点铺垫的配合都会觉得是不必要的负担。”

杨木对《我和我的经纪人》中,明星朱亚文与整个经纪团队开会探讨自身定位的场面印象深刻,“在我接触过的所有体育明星里,不可能有这样的工作模式。”他记得自己把“摸索着弄的”全年宣传计划递到运动员手里,对方马上说:“不错。”有无修改意见?“没有。”十分利索。甚至到了公司领导层面,这份“草稿”也没有任何修改回到他手中,“这和我当娱乐经纪时要求的东西相差太大了,但没人告诉我应该怎么才能做得更好。”

杨木想起以前在二线女星的团队,“艺人是拼命想红的,她也希望团队跟她一起使劲儿。每天都在催我们怎么排活儿,怎么曝光,对于宣传方案也总有自己的输出。”杨木开始怀念起那段被“虐”的日子,对于期望尽快在职场积累经验的他而言,“在娱乐圈,是艺人推着我走,但在体育圈,我面前的难题就是让我的代理对象明白,为什么我总是忙着给他拍运动视频、拍照片,他们关注的是最后的商业结果,很少愿意参与共同进步的过程,运动员的品牌塑造,运动成绩是最重要的,但不是唯一重要的。比如客户对运动员的好感度,换句话说,当他想找一个运动员合作时,你在整个word名单上没有靠前一些?这些东西很隐性,怎么去评价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