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缝中追光的中国运动员经纪人( 七 )

在徐竞看来,让从小在住、学、训“三集中”体制内成长起来的运动员走向台前成为体育明星,最难的是帮他们呈现生活中真实的一面。徐竞发现,专访往往让运动员“比较怵”,“他们习惯了三言两语谈谈备战、点评比赛的采访模式,一旦触及生活‘跨了界’,就丧失了表达的勇气。”镁光灯一照,幽默的人竟变得木讷。

为让运动员离开舒适区,徐竞做过多种尝试,模拟采访、提前写好发言稿,效果都不理想。于是,他开始刻意收集日常聊天中运动员提到的故事,针对性地给出建议,例如,足球运动员王楚曾向他提及一则教练的旧话,“成为男人的标志是生活上要对得起家人朋友、事业上对得起同事,若尚有余力,可以为不相识的陌生人出一份力。”在王楚为和希望小学学生互动发言焦虑时,这则旧话成了他分享独自赴海外踢球,改变命运故事的开头,“让他们说自己的训练和生活比较容易进入讲述状态,对很多运动员来说,他们缺的就是一个切入点。”

在运动员向体育明星转型的过程中,滚滚向前的娱乐业提供了显而易见的助力。蓦然冒出的平台,让运动员经纪人也临阵磨枪,徐竞记得最初带运动员上综艺节目时,“不知道什么是台本,也不知道该带他干嘛。”当其他明星坦然地任由自带的服化道团队打理时,徐竞的“艺人”用手抓了下头发就上场了。那时的他,最明确要为运动员争取的是“一份健康、干净(没有误食兴奋剂风险——采访人员注)的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