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缝中追光的中国运动员经纪人( 八 )

随着代理运动员跨界增多,徐竞应对节目邀约已经非常高效,事后宣传也有了讲究,“节目会根据播出时间要求艺人配合社交媒体宣传,但对运动员来说,赛前、输球后都不适合发布相关消息。”竞技成绩是体育明星不可触碰的红线。徐竞以曾经服务的球员张玉宁为例,“他处于事业上升期、个性比较内敛,选择让他曝光的机会数量不能多,主题最好能和足球相关,因为他现在面临激烈竞争,更需要专注赛场,到了状态很稳定的时候,再考虑提升影响力。”

在运动员经纪人严小琰看来,体育明星“触电”需谨慎,“颜值、会撩、炒作等都可以是娱乐明星红的路径,但体育明星红的根本是竞技水平而非资源,对他们高光时刻的聚焦应该在运动场上。”从体育专项采访人员转型到经纪人,严小琰恪守着相对“传统”的价值观去保护运动员。以她服务的篮球明星周琦为例,“他收到过很多大火综艺节目的邀请,但周琦是特型运动员,身高是他专业上的优势,可在娱乐节目里,如果不是非常贴合的主题,这个点会被从非专业的角度无限放大,很可能有被丑化的风险。”严小琰不愿周琦“励志追梦”的人设被掺杂一丝不和“谐”。

在徐铤看来,有些担心不无理由。市场上也不乏把娱乐圈营销方式直接移植到运动员身上的案例,“很多娱乐明星的曝光需要走量,比如年底的时候一天出席四五个年会,在他们看来很正常,但对体育明星也用这样‘走穴’的方式,总觉得有些不妥。虽然我们可以主动降价、迎合市场等等,但调性不能太low(低——采访人员注)。”他以社交媒体呈现的形象为例,“对体育明星来说,不是像娱乐圈那样的街拍才吸引人,单纯表现运动员体育外的特长、真实的一面也是不错的标签,比如,运动员喜欢摄影,就单纯地展示他的作品就好,不需要总想着这条微博发出去要有怎样的效果,这种标签是长期打造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