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缝中追光的中国运动员经纪人( 十 )

“想红”的娱乐明星和“怕麻烦”的体育明星

这个行业不是没有过标准。2010年体育经纪人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和认证工作启动。在体育经纪人培训班上的第一课,肖淑红讲的就是经纪的逻辑,“经纪人就是外在于你代理对象的管理者。”换言之就是得帮代理对象实现价值最大化。

2004年,肖淑红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时,花1美元买了几盘原版体育电影,其中就包括《甜心先生》,在她看来,剥离去主演汤姆·克鲁斯的风流倜傥,“让我赚大钱”的原始动力在中美之间并无区别,“逻辑是一样的。”只是当前发展阶段不同,导致操作环境的宽松度有差异,“需要当成约束条件来克服。”但经纪人的职业技能可以借鉴,“我们的经纪人缺乏霸气,有时候需要冲到前面,现在很多经纪人的状态是悄悄跟在身后,没什么话语权,这也导致我们很难对某个运动员的个人品牌印象深刻,这样的状态需要动一下了。”

可就像那纸证书没有成为从业者的必要门槛一样,在运动员面前争取话语权也陷入了泥沼。在杨木看来,如果经纪人、运动员、项目中心未能就“打造体育明星个人品牌”达成一致,力不往一个方向使,局面只会更加被动,包括“体育明星要不要换掉你”对运动员经纪人而言,也是一个无从琢磨的谜题,“因为我们的评价标准不一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