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跟投江湖:投行、另类子公司与企业的拉锯战( 二 )

跟投制度的引入,无疑将加剧利益多方博弈的激烈程度。

首先在承揽环节上,券商跟投制度实质上提高了科创板的准入门槛。“强制跟投抑制了投行盲目扩张业务规模的冲动,毕竟强制跟投意味着股份未来要锁两年。”上述深圳券商投行人士表示。

优质企业不愁保荐机构,但资质一般的企业就要慎重了。

广证恒生团队16日分析道,对于质地良好、估值及业绩规模远优于科创板上市条件的企业而言,应当综合保荐机构保荐业务水平以及资本金充裕程度两个维度选择保荐人,以提高申报成功率及对发行时间的主动权。对于目前刚好“合格”的拟科创板IPO企业而言,“抢”报IPO或未能得到头部券商的承做,亦不好掌握发行时间的主动权,科创板资本规划宜计为长远。

更激烈的博弈则在承销配售环节。

广州一家券商投行人士24日解释,一种情况是,当项目本身比较优质,投行在进行询价时,可能会与机构投资者沟通,压低发行价格。由于另类子公司跟投价格由市场询价决定的,因此子公司可以通过低发行价获得配售,拿到更高的跟投比例,同时锁定两年后可能收益更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