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堵,陆家嘴金融城之痛(12)

其二,分级安检,人脸识别过闸。目前国内地铁站进站都需要安检,但像陆家嘴这种工作区,绝大多数人群都是稳定的上班通勤族,长期在上海生活,每天出行规律明显。通过职住地和出行大数据分析,结合人脸识别、精准人群画像能力可以为市民建档。建档后的通勤属性特征人群可通过人脸身份快速识别等手段实现分级安检,不但能提升站点效率,也可以给市民更好的出行体验。

其三,出行情报,市民手机可查。通过将公共交通数据的开放,利用腾讯的数据融合处理技术,结合用户的出行规律,可为市民提供一对一的交通咨询服务。比如,市民出门前即可查到要去往的地铁站拥堵情况、人流指数,再根据实际情况定制出行计划。获得更多信息后,让非固定时间刚需出行的用户可以根据实际交通情况进行调节,也可缓解地铁站拥堵问题。

其四,定制公交,一站直达。城市交通规划应该公交、轨道一盘棋考虑,才能发挥各自优势产生协同效应。上海没有足够多的公交专用道,而上班族为了准点准时到岗打卡上班,首选地铁出行。传统公交由于线路不合适、停靠站点太多、容易堵车、车内拥挤等原因受到挑战和冲击。而像陆家嘴金融区都是大流量人群规律移动,其实很适合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定制公交的开通。通过大数据分析定点定线、一人一座,提供临时拼车线路撮合技术,实现用户门对门、点到点的优质服务,多样化的公共交通服务才能发挥公共线网协同效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