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策略】科创类企业该如何估值?——兼论PER估值方法适用性

来源:招商策略研究

科创板企业正如火如荼的申报中,但是这类企业具有业务扩展迅速但盈利不稳定的特点,无法通过传统的估值体系对其进行估值并进行IPO定价,所以如何对其进行估值将成为摆在各类投资者面前的主要难题。本文试图对海外科技类企业的估值方法做一些梳理,并使用我们前期提出的PER估值法对科创类企业做简单的估值分析。

通常而言,不同的业务类型、不同的成长阶段适用于不同的估值方法:

? 消费类科技企业:消费类科技企业盈利步入稳定阶段后,比如像2006年以后的苹果(APPLE),PE或者PEG估值方法更能对企业进行合理估值。但是对于1993-2006年的苹果公司,处于其历史成长阶段,PE波动剧烈,不适用传统估值方法。

? 云计算、服务订阅类:这类企业往往伴随着初期巨大的研发成本投入以及日常的运营维护成本,主要依靠日常每月的订阅费和管理费,这类企业可以保持一个稳定的收入,通常采用P/S对其进行估值。

? 创新生物制药类:一家生物医药企业要研制一种新药,平均耗时是10到12年,从药物发现到临床前大概需要3-6年的时间,然后临床试验要花费6-7年,对于美国来说,还要提交FDA审查,这其中每一环节都有失败的可能,对其进行估值的时候需要将其风险因素考虑在内,一般采用Pipeline估值法对其进行估值。

推荐阅读